close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氣溫驟降,又到了進補旺季。冬令進補是中華傳統的飲食文化,但隨著物資生活富裕,現代人大多營養足夠,傳統、坊間的食補大多蛋白質及油脂偏高,吃補的可能增加身體負擔。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顏妙容營養師為大家提供以下幾點進補原則,聰明進補安心吃、營養均衡不過量:

1)烹調少油半水酒

麻油雞、薑母鴨在製備過程中多會將肉類和薑片以麻油爆炒過後加酒烹煮,雖可增加補品特殊風味,但酒精對血壓、尿酸造成的影響可能誘使慢病患者疾病惡化。

建議可省略爆炒薑、肉類的步驟或減少麻油用量。 可用半水酒烹調,並讓酒精於烹煮過程中揮發掉再食用。 進食時可刮除上方浮油,以及避免食用動物皮。

2)添加蔬菜

一般補品多以內臟或肉類為主要材料,富含蛋白質及油脂,但容易於大快朵頤吃肉時,忽略蔬菜的攝取而飲食失衡。

可於湯鍋中加入蔬菜,如高麗菜、菇類、茼蒿等蔬菜於補湯中。 一日建議蔬菜攝取量為煮熟後青菜1.5碗,可斟酌用量添加蔬菜於湯品中。 牙口功能較不佳的長輩可增添如蘿蔔、瓜類、菇類、菠菜等質地較軟嫩的蔬菜。而常見的南瓜、芋頭、玉米等屬於主食類蔬菜,若需控制血糖,需留意攝取。

3)輕醬料

羊肉爐、藥燉排骨多會搭配味噌豆腐乳醬或豆瓣醬食用,大多過鹹、含鈉量較高。

用薑末、蒜末、蘿蔔泥、香菜、辣椒與醬油、水果醋等調味,減少鹽分鄭語皓攝取。 藥燉補品盡量不額外加鹽巴調味。 煮火鍋用昆布或蔬菜熬煮湯頭,利用蕃茄、蘿蔔、洋蔥等增加湯頭自然甜味。

4)減少加工製品

近年來補湯火鍋化,許多人喜愛加入配料如魚餃、蛋餃、丸類、蟹肉棒等。然而這類火鍋餃丸類都是加工類製品,磷含量及油脂偏高,應盡量避免。

可選擇脂肪較低的蛋白質來源,如魚肉、雞肉、海鮮或豆腐等。 多種蔬菜、菇類及藻類入鍋。 麻辣鍋偏油,建議鍋物選擇以蔬菜熬煮的湯頭。

5)量身打造聰明吃

冬暖食補受大眾歡迎,但身體狀況因人而異,以下提供不同族群進補留意建議,過個身心滿足的冬季。

一般民眾:無特別限制,但需注意油脂和肉類份量。多採用蔬菜、菇藻類,增加食材豐富性與飽足感。 糖尿病:建議進補以少油、高纖,適量醣類及優質蛋白質為原則。並注意主食類蔬菜如芋頭、南瓜、玉米、山藥等攝取量。 高血壓患者:建議留意烹調用酒量,食材或沾醬以天然風味為宜,湯品及沾醬注意鹽量的使用。 減重者、高血脂患者:建議減少烹調用油,進食時可刮除上方浮油,避免攝取動物皮。 腎病患者:需留意肉類蛋白質及湯之攝取量,實際可進食份量因病情而異,建議諮詢營養師。 痛風患者:內臟熬煮的高湯普林含量高,建議少喝湯,多喝水。須注意肉類份量,每餐建議以2兩為限。

(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45期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fb49wa54x 的頭像
    mfb49wa54x

    劉文妃的部落格

    mfb49wa54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